NEWS
锡膏新闻
联系贺力斯锡膏
CONTACT US
电话 : 13342949886
手机 : 13342949886
客服电话 : 13342949886
微信 : 13342949886
地址 : 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河背工业区图贸工业园5栋6楼
-
282025-07
无铅中温锡膏的工艺窗口优化与温度曲线控制
无铅中温锡膏(如Sn-Bi-Ag、Sn-Zn-Al等合金体系)的工艺窗口优化与温度曲线控制是保证焊接可靠性的核心环节,需兼顾锡膏活性释放、焊点形成质量与元件/PCB的耐温极限。核心逻辑是在“锡膏熔点范围”与“元件耐温阈值”之间建立动态平衡,通过精细化的温度曲线参数设计,减少虚焊、桥连、空洞、焊点脆化等缺陷。从工艺窗口特性、温度曲线分阶段控制、优化策略及实战案例展开解析:工艺窗口的核心边界与约束条件; 无铅中温锡膏的工艺窗口(Process Window)是指满足“焊接质量合格”的温度-时间参数范围,其边界由三大核心因素决定: 1. 锡膏自身特性约束熔点范围:典型中温合金(如Sn64Bi35Ag1)的熔点为138-178℃,工艺窗口需覆盖“固相线(138℃)液相线(178℃)”区间,确保焊料完全熔融且不过热。助焊剂活性温度:助焊剂需在120-160℃区间充分激活(去除氧化层),过早激活(温度不足)会导致润湿性差,过晚激活(温度过高)会因溶剂提前挥发导致活性失效。粘度变化曲线:锡膏在预热阶段粘度需从160-200Pa·s降至5
-
282025-07
详解无铅中温锡膏的行业标准
无铅中温锡膏的行业标准体系覆盖国际、区域和国内多个层面,从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到工艺应用均有严格规范基于最新标准动态的系统性解析:国际标准核心框架; 1. IPC标准体系 IPC-J-STD-006B:定义焊料合金的基础属性,例如中温锡膏常用的Sn-Bi-Ag合金(如Sn64Bi35Ag1)需满足熔点范围138-187C、铅含量0.1%的核心要求 。2025年更新的IPC-J-STD-005B进一步细化焊膏测试方法,要求粘度测试采用Malcom PCU-205设备,在250.1℃、10rpm条件下测量,中温锡膏粘度通常控制在160-200Pa·s。IPC-7095:针对BGA封装焊点的空洞率要求,中温锡膏需达到三级标准(空洞率10%),例如ALPHA OM-362锡膏通过阶梯钢网设计实现空洞率8% 。 IPC-9850:规范贴装精度,0201微型元件贴装偏移量需50μm,中温锡膏印刷厚度偏差需控制在10%以内 。 2. 欧盟指令与IEC标准 RoHS 3.0(EU/2015/863):强制要求无铅锡膏的铅、汞、镉等有害物质
-
282025-07
生产厂家详解无铅中温锡膏的行业标准
无铅中温锡膏的行业标准体系覆盖国际、区域和国内多个层面,从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到工艺应用均有严格规范基于最新标准动态的系统性解析:国际标准核心框架; 1. IPC标准体系 IPC-J-STD-006B:定义焊料合金的基础属性,例如中温锡膏常用的Sn-Bi-Ag合金(如Sn64Bi35Ag1)需满足熔点范围138-187C、铅含量0.1%的核心要求 。2025年更新的IPC-J-STD-005B进一步细化焊膏测试方法,要求粘度测试采用Malcom PCU-205设备,在250.1℃、10rpm条件下测量,中温锡膏粘度通常控制在160-200Pa·s。IPC-7095:针对BGA封装焊点的空洞率要求,中温锡膏需达到三级标准(空洞率10%),例如ALPHA OM-362锡膏通过阶梯钢网设计实现空洞率8% 。IPC-9850:规范贴装精度,0201微型元件贴装偏移量需50μm,中温锡膏印刷厚度偏差需控制在10%以内 。 2. 欧盟指令与IEC标准 RoHS 3.0(EU/2015/863):强制要求无铅锡膏的铅、汞、镉等有害物质含
-
282025-07
无铅中温锡膏的环保优势与行业标准解析
无铅中温锡膏凭借其环保特性和严格的行业标准,已成为电子制造业的主流选择从环保优势和行业标准两方面进行解析:环保优势; 1. 从源头消除铅污染无铅中温锡膏完全不含铅(Pb),从根本上切断了铅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传统含铅锡膏中的铅在电子废弃物中难以降解,可能通过土壤、水源进入食物链,损害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而无铅中温锡膏采用锡(Sn)为基础,搭配银(Ag)、铜(Cu)、铋(Bi)等无害金属,如Sn-Bi-Ag合金(Sn64Bi35Ag1),其铅含量严格控制在RoHS指令要求的0.1%以下,部分国内标准(如GB/T 20422-2018)甚至要求0.07%。2. 符合国际环保指令无铅中温锡膏普遍满足欧盟RoHS指令(EU/2015/863)和无卤素要求,例如ALPHA CVP-390Innolot锡膏明确标注“完全不含卤素”,并通过IPC J-STD-004B铜腐蚀性测试 。此外助焊剂体系不含氟化物和其他有害有机物(VOC),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空气污染。3. 促进电子废弃物回收无铅锡膏的焊点在回收处理时无需额外分离铅,简化了电子废
-
282025-07
生产厂家详解锡膏选型与工艺全解析
锡膏作为电子焊接的核心材料,其选型与工艺控制直接决定焊点质量、产品可靠性及生产效率。选型核心维度和全流程工艺要点两方面进行系统解析,覆盖从材料匹配到生产落地的全链条逻辑。锡膏选型:从核心参数到场景匹配 锡膏选型需围绕“材料特性工艺兼容产品需求”三角模型,核心参数包括合金体系、助焊剂类型、粉末特性,并结合产品场景(如可靠性、温度敏感、成本)综合决策。 1. 合金体系:决定焊接温度与可靠性(核心基础) 如前文所述,合金体系是选型的“骨架”,直接关联焊接温度、机械性能和耐环境性,需优先确定: 按熔点分:高温(>210℃,如SAC305)、中温(180-210℃,如SAC-Ni)、低温(<180℃,如Sn58Bi),匹配元件/基板耐热性(如PCB镀层耐温240℃时,避免选高温合金)。按可靠性分:高可靠性(汽车/医疗,选SAC系列)、一般可靠性(消费电子,选Sn-Cu)、低温敏感场景(LED/传感器,选Sn-Bi-Ag)。按环保分:无铅是主流(铅<0.1%),仅特殊场景(军工旧标准)允许铅锡合金(Sn63Pb37),需严格合规。 2
-
282025-07
根据不同的产品焊接怎样选择合适的焊锡膏
选择合适的焊锡膏需结合产品的焊接场景(元件类型、基板材质)、可靠性要求(温度、振动、寿命)、工艺条件(回流温度、印刷精度) 及合规标准(环保、行业认证) 综合判断,按常见产品类型分类说明,附核心选择逻辑:消费电子(手机、耳机、智能手表等) 核心特点:元件微小(01005、008004、BGA/CSP)、高密度组装、温度敏感(PCB基板/芯片怕高温)、需环保合规。选择要点:1. 合金体系:优先中温无铅锡膏(如Sn-Ag-Bi系,熔点170-190℃),避免高温(>220℃)导致元件/基板变形。例如Sn62Bi36Ag2(熔点178℃),兼顾低温与焊点强度。2. 颗粒尺寸:细颗粒(Type 5/6,20-38μm/5-15μm),适配0.2mm以下细间距,减少桥连风险。如Type 6锡膏(如Indium 12.8HF),适合BGA焊球直径
-
282025-07
详解哪款焊锡膏容易上锡时饱满
要实现焊点饱满,需选择润湿性优异、助焊剂活性强、合金流动性高的焊锡膏。结合材料特性、工艺适配性和实际应用验证的推荐方案:核心技术指标与产品匹配; 1. 助焊剂活性:彻底破除氧化层 高活性配方:优先选择中高活性(RA级)助焊剂添加二十六碳烯二元酸等长链有机酸的锡膏,可快速溶解金属表面氧化膜,降低焊料表面张力,促进铺展。例如,水溶性锡膏采用独家活性复配技术,在铜、银、金镀层上实现瞬时铺展,焊点光亮饱满,抗拉强度提升30%。低残留设计:免清洗型助焊剂(如千住M705-GRN360-K2-VZH)残留物无色透明,避免因残留阻碍焊料流动,同时减少清洗工序对焊点的二次损伤。 2. 合金流动性:从基础到增强型 基础型推荐:Sn-Bi系合金:如唯特偶散热器专用锡膏(SnBiAg体系),通过降低表面张力显著提升流动性,焊点饱满度较传统锡膏提升20%,适用于LED散热模组、FPC软排线等对饱满度要求高的场景。Sn-Ag-Bi三元合金:千住M705-GRN360-K2-VZH针对BGA封装优化,通过添加Ag细化晶粒,焊点空洞率低于IPC-709
-
282025-07
无铅低温锡膏:环保与可靠性的双重突破
无铅低温锡膏通过材料创新与工艺优化,在环保合规性与焊点可靠性上实现了双重突破,成为电子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进展及应用价值:环保突破:从材料到工艺的绿色革新 1. 无铅化与化学合规 完全剔除有害物质:传统含铅锡膏因铅的毒性被RoHS等法规限制,而无铅低温锡膏(如Sn-Bi、Sn-In、Sn-Zn合金)铅含量低于50ppm,符合RoHS 3.0、REACH等标准 。合金锡膏通过SGS无卤认证,卤素含量<500ppm,适用于医疗设备。助焊剂的环保升级:采用无卤素、低残留配方,避免清洗过程中残留物固体含量3%,且可通过IPC-J-STD-004B标准认证。2. 能源与碳排放优化 低温焊接降低能耗:传统SAC305锡膏需260℃回流焊,而无铅低温锡膏(如Sn-58Bi)回流峰值温度可降至150-170℃,减少35%以上的能源消耗 。工艺兼容性提升资源利用率:兼容现有生产线(如氮气保护或空气回流),减少设备改造成本。例如,锡膏在选择性焊接中无需额外充氮,即可实现高可靠性焊接 。 可靠性突破:性能超越传统低温焊料 1. 合金体系的革命性改
-
282025-07
介绍如何选择适合敏感元件组装的低温锡膏
选择适合敏感元件组装的低温锡膏,需围绕敏感元件的核心特性(如耐温上限、结构脆弱性、化学敏感性等),结合焊接工艺和应用环境综合评估关键选择维度及方法: 1. 优先匹配「温度窗口」:核心是「不超元件耐温上限」 敏感元件(如MEMS传感器、射频芯片、精密电容等)通常有明确的最高耐温阈值(如125℃、150℃、180℃),超过该温度可能导致内部结构损坏(如粘结剂失效、薄膜层剥离)或参数漂移(如电阻/电容值异常)。 关键指标:锡膏的「熔点」和「回流峰值温度」需严格低于元件的耐温上限(建议预留10-20℃安全余量)。例如:某传感器耐温150℃,需选择熔点140℃、回流峰值温度145℃的锡膏(如Sn-58Bi,熔点138℃,回流峰值约160℃需调整工艺,或选择改性Sn-Bi系,通过助焊剂优化将峰值压至145℃)。常见低温锡膏合金的温度范围:Sn-58Bi:熔点138℃,回流峰值150-170℃(最常用,需确认能否压至元件耐温内);Sn-42Bi-5Ag:熔点136℃,峰值150-165℃(添加Ag提升强度,适合对力学性能有要求的场景);
-
282025-07
详解低温锡膏在LED和敏感元件组装中的关键作用
低温锡膏(通常熔点在138-180℃,如Sn-Bi系)在LED和敏感元件组装中核心价值源于对“低温”特性的精准利用,有效解决了传统高温焊接(熔点>217℃,如Sn-Ag-Cu系)带来的核心痛点: 1. 避免热损伤,保护核心元件性能 LED和敏感元件对高温极其敏感: LED领域:高温会导致芯片(如GaN基芯片)晶格损伤、荧光粉(如YAG)热劣化(光衰加速)、封装胶体(硅胶/环氧树脂)老化开裂,直接影响发光效率和寿命。低温锡膏的回流温度(通常160-180℃)远低于高温锡膏(230-250℃),可最大限度减少对LED核心组件的热冲击,维持其光学性能和可靠性。敏感元件领域:如MEMS传感器、射频元件、陶瓷电容(MLCC)、压电元件等,高温可能导致内部结构变形(如MEMS悬臂梁断裂)、参数漂移(如电容容值、传感器灵敏度变化)或材料特性改变(如磁敏元件退磁)。低温焊接可确保这些元件在组装后仍保持原设计性能。 2. 减少热应力,提升组装可靠性 LED和敏感元件的组装常涉及异种材料(如LED基板可能为陶瓷、金属基PCB,敏感元件可能为陶
-
262025-07
低温锡膏在LED和敏感元件组装中的关键作用
低温锡膏(通常指熔点低于183℃的锡基合金焊料,如Sn-Bi系、Sn-In系等)在LED和敏感元件(如传感器、精密电容、射频元件等)的组装中,凭借其低焊接温度特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1. 减少热损伤,保护敏感元件性能 LED芯片(尤其是蓝光、紫外光LED)和敏感元件的核心材料(如半导体芯片、有机封装材料、精密陶瓷等)对高温极其敏感: LED芯片:高温可能导致半导体PN结性能退化(如光衰加剧、色温偏移、发光效率下降),甚至破坏芯片的晶格结构;其封装材料(如硅胶、环氧树脂)在高温下可能发生老化、黄变,影响透光性和寿命。敏感元件:如MEMS传感器、射频芯片等,高温可能导致内部精密结构(如薄膜、引线键合点)变形、氧化,或引发参数漂移(如电容容值、电阻阻值异常);塑料封装的元件更可能因高温熔化、开裂。 低温锡膏的焊接温度(通常130-170℃)远低于传统高温锡膏(如Sn-Ag-Cu系,熔点217℃以上),可显著降低焊接过程中元件承受的热冲击,从源头避免热损伤,保障元件的原始性能和可靠性。 2. 降低热应力,提升焊点与组件可
-
262025-07
无铅低温锡膏的可靠性如何?
无铅低温锡膏的可靠性经过材料配方优化、工艺改进后,已从早期的“短板”发展为“实用化水平”,能够满足多数电子制造场景的需求,具体表现需结合其机械性能、环境耐受性、长期稳定性等维度综合判断,同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机械性能:从“脆性短板”到“工程可用” 早期无铅低温锡膏(如纯Sn-Bi合金)的核心问题是脆性高——Bi元素易形成粗大结晶,导致焊点抗冲击、抗弯折能力弱,在跌落、振动场景下易断裂。但通过合金成分优化,这一问题已显著改善: 强度与韧性提升:添加0.3%~1%的Ag(银)可细化Bi晶粒,形成均匀共晶组织。例如Sn-57Bi-1Ag合金的拉伸强度可达45~50MPa(纯Sn-Bi约35MPa),抗弯折次数(180弯折测试)从5次提升至15次以上,能满足手机、笔记本等消费电子的跌落可靠性要求(通常需通过1.2米跌落测试,焊点无断裂)。低温韧性优化:引入In(铟)元素(如Sn-42Bi-5In)可降低熔点至133℃,同时In与Sn、Bi形成固溶体,提升焊点在低温环境(-40℃)下的延展性,避免低温脆断,适合户外低温设备(如5G基
-
262025-07
无铅低温锡膏:环保与可靠性的双重突破
无铅低温锡膏的出现,是电子焊接材料领域对“环保压力”与“可靠性需求”双重挑战的创新性回应。它既规避了传统有铅锡膏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又通过低温焊接特性解决了高温无铅锡膏(如Sn-Ag-Cu,SAC系列)对敏感元器件的热损伤难题,同时在可靠性上实现了从“短板”到“实用化”的突破。这种“环保+可靠”的双重突破,正在重塑电子制造的工艺逻辑。环保突破:从“合规”到“全生命周期减碳” 无铅低温锡膏的环保价值,远不止于“无铅”这一基础合规性,更体现在对电子制造全链条的低碳化赋能。 1. 基础环保:彻底摆脱铅污染的“历史包袱”传统有铅锡膏(如Sn-Pb合金,熔点183℃)因铅的毒性(神经毒性、致癌性),早已被欧盟RoHS、中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等法规严格限制。无铅低温锡膏以Sn为基体,核心合金元素为Bi(铋)、In(铟)、Ag(银)等无铅元素(如Sn-58Bi熔点138℃,Sn-42Bi-5In熔点133℃),完全符合全球最严苛的环保标准,从源头上消除了铅对生产工人、终端用户及环境的危害。2. 进阶环保:低温焊接带来的“全链
-
262025-07
低温锡膏 vs 传统锡膏:性能对比与适用场景分析
低温锡膏与传统锡膏(以无铅锡膏Sn-Ag-Cu系列为代表,以下简称“SAC锡膏”)在性能和适用场景上的差异,本质源于合金成分和熔点的不同。核心性能对比和适用场景两方面展开分析:核心性能对比; 性能维度 低温锡膏(以Sn-Bi系为代表) 传统锡膏(以SAC305为代表) 熔点/焊接温度 熔点低(138-170℃),回流焊峰值温度通常170-190℃ 熔点高(217-220℃),回流焊峰值温度通常240-260℃ 热损伤风险 极低,对PCB基板、热敏感元件(如BGA、LED芯片)几乎无热冲击 较高,高温可能导致PCB变形、元件老化(如电容爆浆、IC引脚氧化) 焊点机械强度 较低且脆性较高(Sn-Bi合金易脆化),低温环境下更明显 较高,SAC合金韧性好,抗振动、抗冲击能力强 耐温性 差,焊点长期工作温度通常100℃,超过120℃易软化失效 好,焊点可承受150℃以上长期工作温度,短期耐温达200℃以上 导电性 与传统锡膏接近(导电率约10-15 S/m),常温下稳定 略优,高温下导电性更稳定 成本 较高(Bi、In等元素价格高
-
262025-07
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低温锡膏合金成分
低温锡膏的合金成分设计核心是通过调整元素配比,在降低熔点的同时平衡焊点强度、润湿性、可靠性等关键性能。有代表性的合金体系,涵盖二元、三元及多元合金,附其熔点、性能特点及典型应用场景:Sn-Bi二元合金(最成熟的低温体系) Sn(锡)与Bi(铋)是低温焊料中最经典的组合,通过形成共晶或近共晶结构实现低熔点,成本低、工艺兼容性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低温锡膏基础体系。 Sn42Bi58(共晶合金)熔点:138℃(共晶点,熔化范围极窄,仅2℃);性能特点:润湿性中等(空气中需配合高活性助焊剂),焊点硬度较高(HV 18-20),但脆性略大(延伸率约10%);应用场景:消费电子(如手机摄像头模组、FPC软板)、LED封装(避免芯片高温损伤),适合对成本敏感、无剧烈振动的场景。Sn58Bi42(近共晶合金)熔点:139-143℃(非共晶,熔化范围稍宽);性能特点:与Sn42Bi58相比,锡含量更高,焊点脆性略低(延伸率提升至12-15%),润湿性略优于共晶成分;应用场景:替代Sn42Bi58用于对脆性敏感的小型分立元件焊接(如电阻、电
-
262025-07
有哪些方法可以降低低温锡膏的焊接峰值温度
降低低温锡膏的焊接峰值温度,核心逻辑是从材料特性、工艺协同、界面优化三方面入手,通过降低焊料熔点、增强低温润湿能力、减少热需求等方式实现。具体方法及技术原理:优化焊料合金成分:降低基础熔点 焊料的熔点是决定峰值温度的核心因素,通过调整合金成分形成更低熔点的共晶或近共晶体系,可直接降低焊接所需的最低峰值温度(通常峰值温度需高于熔点10-30℃)。 二元合金升级为多元低熔点合金:传统Sn42Bi58共晶合金熔点为138℃,通过添加In(铟)、Zn(锌)等元素形成三元/四元合金,可进一步降低熔点。例如:Sn-35Bi-5In合金:熔点降至125℃,峰值温度可控制在135-150℃(比Sn-Bi合金降低10-20℃);Sn-20Bi-8Zn-2Ag合金:熔点约130℃,且因Ag、Zn的加入,焊点抗剪强度较纯Sn-Bi提升15%,避免低熔点导致的强度下降。纳米级焊料颗粒改性:利用纳米颗粒的“熔点降低效应”(纳米颗粒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可降低合金熔化激活能),将Sn、Bi等粉体细化至50-100nm,其合金熔点可降低5-15℃。例如
-
262025-07
如何通过低温锡膏减少PCB热损伤
通过低温锡膏减少PCB热损伤的核心在于降低焊接峰值温度、优化工艺参数、强化材料与设计协同。材料、工艺、设计三个维度解析关键技术:材料体系革新:从基础合金到复合增强 1. 低熔点合金的基础选择 低温锡膏以Sn-Bi合金为核心(如Sn42Bi58共晶合金,熔点138℃),相比传统Sn-Ag-Cu(熔点217℃),焊接峰值温度可降至150-180℃ 。这种温度差直接减少PCB基材(如FR-4)的热膨胀系数失配,使基板翘曲率降低50%以上 。通过添加Ag、In、Cu等微量元素(如Sn-35Bi-2Ag),可在保持低熔点的同时提升焊点延伸率至5-8%,抗冲击性能提升30% 。 2. 复合增强技术突破脆性瓶颈 纳米材料增强:在SnBi合金中添加0.01-0.5wt%镀铜或镀银碳纳米管,通过界面润湿性优化(如生成Cu₆Sn₅金属间化合物),使焊点韧性提升40%,空洞率从15%降至5%以下。环氧锡膏复合体系:将环氧树脂与SnBi合金结合,焊接后树脂固化形成“合金-树脂”复合焊点,剪切强度较纯SnBi合金提高20-40%,有效缓解热胀冷缩应
-
262025-07
低温锡膏在精密电子元件焊接中的应用与优势
低温锡膏(通常以Sn-Bi合金为核心,熔点138-180℃,峰值焊接温度比传统高温锡膏低50-80℃)在精密电子元件焊接中展现出独特价值,其应用场景与核心优势深度匹配精密元件“尺寸微缩、热敏感性高、可靠性要求严苛”的特性,已成为微型传感器、Chiplet、柔性电路、MEMS器件等领域的关键焊接方案。核心应用场景:聚焦精密元件的焊接痛点 精密电子元件的核心痛点包括:尺寸微小(焊点直径100μm)、材料敏感(如柔性基板、陶瓷传感器)、多层集成(如3D堆叠封装),低温锡膏通过温度控制与工艺适配性破解这些难题,典型应用场景如下: 1. 消费电子:微型模组与柔性连接 摄像头模组(CIS):手机前置摄像头的CMOS芯片(尺寸5mm5mm)与柔性电路板(FPC)的焊接中,传统高温锡膏(峰值230-260℃)易导致芯片金线熔断、FPC基材(PI膜)热收缩(收缩率>0.5%)。低温锡膏(峰值160-180℃)可将热损伤率从1.2%降至0.1%以下,苹果iPhone 15系列采用Sn-Bi-Ag低温锡膏焊接摄像头模组,良率提升至99.5%。柔
-
262025-07
介绍一下低温锡膏技术的发展历程
低温锡膏技术的发展历程可分为技术探索、标准化推动、规模化应用、材料革新四个关键阶段,演进与电子工业的无铅化需求、环保政策升级及精密制造技术突破深度绑定:技术探索阶段(20世纪90年代-2000年代初):无铅化浪潮催生低温焊料 1. 环保驱动的材料替代20世纪90年代,欧盟RoHS指令(2003年生效)强制限制电子设备中铅的使用,传统Sn-Pb焊料(熔点183℃)面临淘汰。研究人员转向开发无铅低温焊料,Sn-Bi合金因其共晶熔点仅138℃、接近Sn-Pb的焊接特性,成为早期探索的核心方向 。1990年代,Sn-Bi二元合金的基础研究初步完成,但因脆性问题(延伸率仅1-3%)未大规模商用。2. 工艺适配性验证2000年代初,随着表面贴装技术(SMT)普及,低温焊接对热敏元件(如LED、FPC)的保护优势逐渐显现。企业开始测试Sn-Bi锡膏在LCD显示屏、柔性电路板等场景的应用,但受限于工艺稳定性,仅在特定领域小规模试用 。 标准化与初步应用阶段(2006-2015年):低温焊料进入产业化轨道 1. 国际标准体系建立2006年,
-
262025-07
低温锡膏技术:电子组装中的低温焊接解决方案
低温锡膏技术是电子组装领域针对高温焊接局限性发展的关键解决方案,核心是通过低熔点焊料合金实现低温焊接,适应热敏元件、精密基板等场景的需求。技术核心、应用逻辑、优缺点及发展趋势展开分析:技术核心:低熔点合金与适配工艺 低温锡膏的核心是低熔点焊料合金与匹配的助焊剂体系,需满足“低温熔融+有效润湿”的双重要求: 焊料合金:主流为Sn-Bi(锡铋)系,共晶成分(Sn58Bi)熔点仅138℃,远低于传统无铅锡膏(如SAC305,熔点217℃)和铅锡锡膏(183℃)。为改善性能,常添加微量Ag(0.3%-1%)、Cu(0.1%-0.5%)等元素,提升焊点强度和抗裂性。助焊剂:需在150-180℃(回流峰值温度)下保持活性,有效去除焊盘/引脚氧化层,同时抑制焊接过程中的二次氧化。采用高活性有机酸或合成树脂体系,兼顾润湿性与残留物兼容性。 核心价值:解决高温焊接的痛点 传统高温焊接(220-250℃)易导致热敏元件损坏、基板热应力过大等问题,低温锡膏的核心价值在于: 1. 保护热敏元件:适配FPC(柔性电路板)、LED芯片、传感器(如ME
热门产品 / HOT PRODUCTS
-
QFN专用锡膏6337_免洗有铅锡膏
-
BGA专用有铅中温锡膏6337
-
免洗无铅无卤中温锡膏
推荐锡膏资讯 / RECOMMENDED NEWS
锡膏厂家详解无铅中温锡膏储存与保质期
无铅中温锡膏在储存和使用时注意事项: 储存 温度要求:一般需储存在0℃-10℃的低温环境中,以保持其性能稳定,延缓助焊剂挥发和锡膏氧化。 湿度控制:储存环境的相对湿度应低于60%,湿度过高会使锡膏吸收水分,导致焊接时产生气孔、飞溅等问题。储存期限: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无铅中温锡膏储存期限有所不同,通常为6-12个月,应在保质期内使用。 使用 回温处理:从冰箱取出后,需在室温下放置2-4小时,让其缓慢回温,避免因温度急剧变化产生凝结水。搅拌均匀:回温后使用前,需用搅拌机或手工搅拌,使锡膏中的合金粉末和助焊剂充分混合均匀,恢复良好的触变性。 印刷参数调整:根据电路板的设计和元件布局,调整印刷机的参数,如刮刀速度、压力、脱模速度等,以确保锡膏印刷的量和形状准确。焊接温度曲线:要根据无铅中温锡膏的特性,优化回流焊的温度曲线,包括预热、保温、回流等阶段的温度和时间,一般回流温度峰值在210℃-230℃左右。 避免污染:使用过程中要保持工作环境和工具的清洁,防止杂物、油污等混入锡膏,影响焊接质量。同时未使用完的锡膏应密封保存,避免长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