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铅锡膏厂家知名企业锡膏指定供应商

咨询热线 13342949886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无铅锡膏的回流焊工艺:核心流程与关键要点

来源:优特尔锡膏 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22 返回列表

无铅锡膏的回流焊工艺,是通过温度曲线控制,使锡膏经历“融化-流动-凝固”过程,最终在元器件与PCB焊盘间形成可靠焊点的自动化工艺。

核心目标是兼顾焊接质量(无虚焊、冷焊)与元件保护(避免高温损伤),需匹配无铅锡膏的熔点特性(如中温锡膏170-230℃、高温锡膏221℃左右)。

典型回流焊工艺四阶段(温度曲线核心)

 回流焊的核心是“温度-时间”曲线,不同无铅锡膏(如Sn-Ag-Cu、Sn-Bi-Ag系列)需调整对应参数,以下为通用流程:

 1. 预热阶段(Preheat)

温度范围:从室温升至120-150℃(升温速率≤3℃/s)。

作用:缓慢加热PCB与元件,去除锡膏中的溶剂和助焊剂挥发分,避免快速升温导致锡膏飞溅(形成锡珠)或元件受热冲击。

时间:60-120秒,确保整板温度均匀(温差≤10℃)。

2. 恒温阶段(Soak/Hold)

温度范围:保持在150-180℃(中温锡膏)或170-190℃(高温锡膏)。

作用:进一步活化助焊剂(去除焊盘和引脚的氧化层),同时让PCB与元件温度“找平”,防止进入回流区时局部过热。

时间:40-90秒,避免时间过长导致助焊剂提前失效。

3. 回流阶段(Reflow)

温度范围:达到“峰值温度”——中温锡膏200-220℃(需高于熔点15-30℃),高温锡膏230-250℃(如Sn96.5Ag3Cu0.5熔点221℃,峰值235-245℃)。

作用:锡膏完全融化(润湿焊盘和引脚),形成合金焊点;助焊剂充分发挥作用,抑制氧化。

关键要求:峰值温度持续时间(10-30秒)需精准——过短锡膏未完全融化,过长导致元件封装碳化、焊点脆化。

4. 冷却阶段(Cooling)

温度范围:从峰值温度快速冷却至100℃以下(降温速率2-5℃/s)。

作用:使融化的焊锡快速凝固,形成结构致密、强度高的焊点;避免缓慢冷却导致焊点晶粒粗大(降低导电性和机械性能)。

终点:冷却至室温,完成焊接。

关键工艺参数与控制要点;

温度曲线匹配:必须根据所用无铅锡膏的熔点调整曲线(如中温锡膏峰值温度需低于高温锡膏),参考锡膏供应商提供的推荐曲线。

炉内环境:

普通场景:空气氛围(成本低,适合残留物少的锡膏)。

高要求场景(如精密元件、细间距焊点):氮气保护(氧含量≤500ppm),减少焊接过程中的氧化,提升润湿性,降低虚焊风险。

传送带速度:通常1.2-1.8m/min,需与温度曲线各阶段时间匹配(速度过快导致加热不足,过慢导致过热)。

PCB与元件兼容性:确保PCB的耐热性(如FR-4板材耐温≥260℃)、元件的最大耐温(如塑料封装元件需避开高温峰值)。

 常见问题与规避措施;

 虚焊/冷焊:原因是峰值温度不足或回流时间过短,需校准炉温曲线,确保锡膏完全融化。

锡珠/桥连:预热阶段升温过快(溶剂挥发剧烈)或锡膏印刷过厚,需降低升温速率、控制印刷厚度(通常0.1-0.2mm)。

元件损伤:峰值温度过高或恒温时间过长,需更换适配的中温无铅锡膏,或调整曲线降低热冲击。

焊点氧化:空气氛围下焊接时助焊剂失效,可改用氮气保护,或选择高活性助焊剂的无铅锡膏。

适用场景;

适配所有使用无铅锡膏的电子组装场景,如消费电子(手机、电脑)、汽车电子(传感器、车载模块)、工业控制(PLC、

无铅锡膏的回流焊工艺:核心流程与关键要点(图1)

变频器)、医疗电子等,是表面贴装技术(SMT)中最核心的焊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