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锡膏的组成与功能解析
来源:优特尔锡膏 浏览: 发布时间:2025-11-24 
锡膏是电子制造表面贴装技术(SMT)的核心材料,核心由焊锡粉末和助焊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二者协同实现元器件与PCB的可靠焊接,各组成部分的成分与功能如下:
焊锡粉末(核心焊接介质,占比85%-90%)
核心成分:以锡(Sn)为基础,搭配银(Ag)、铜(Cu)、铋(Bi)等合金元素,常见合金体系如Sn63Pb37(传统有铅)、Sn96.5Ag3.0Cu0.5(SAC305,无铅主流)、Sn58Bi(低温无铅)。
关键参数:粒径(20-45μm为常规,10-20μm为超细)、球形度(≥90%)、氧化度(≤0.05%),直接影响印刷流畅性和焊接可靠性。
核心功能:高温下熔化形成焊点,实现电气导通与机械固定;合金元素可调节熔点(如SAC305熔点217℃,Sn58Bi熔点138℃)、提升焊点强度与抗氧化性。
助焊剂(辅助焊接介质,占比10%-15%)
助焊剂是多组分复合体系,各成分功能互补,决定锡膏的印刷性、润湿性和焊接后残留特性:
1. 活化剂(核心功能成分):如有机酸(己二酸、癸二酸)、卤素化合物(氯化铵、氟硼酸盐),低温时清除焊盘与元器件引脚的氧化膜(如CuO、SnO),高温时防止焊接过程中再次氧化,保障焊锡润湿铺展。
2. 溶剂(载体成分):如异丙醇、乙二醇乙醚,溶解活化剂、树脂等成分,调节锡膏粘度(100-300Pa·s,适配不同印刷工艺),印刷后挥发形成均匀焊膏膜。
3. 成膜剂(树脂类):如松香、合成树脂,焊接后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焊点,防止焊点氧化腐蚀;同时提升锡膏的粘性,保障元器件贴装后的“立碑”防护。
4. 触变剂(粘度调节剂):如氢化蓖麻油、气相二氧化硅,赋予锡膏触变性(静置时粘稠,印刷时受剪切力变稀,印刷后迅速恢复粘度),避免印刷时出现桥连、塌边、拉丝等缺陷。
5. 稳定剂/抗氧化剂:如酚类化合物,抑制助焊剂自身氧化变质,延长锡膏保质期(常规冷藏保质期6个月),同时减少焊锡粉末的二次氧化。
其他功能性添加剂(按需添加,占比≤1%)
润湿剂:如聚乙二醇,进一步提升焊锡在焊盘上的铺展速度和覆盖面积,改善焊接润湿性。
消泡剂:如有机硅类化合物,消除锡膏混合或印刷时产生的气泡,避免焊点出现空洞。
防腐剂:防止助焊剂成分腐蚀锡膏包装或PCB焊盘,尤其适配高可靠性电子产品(如汽车电子、医疗设备)。
核心协同逻辑
焊锡粉末提供焊接的“结构基础”,助焊剂解决焊接的“环境保障”,添加剂优化工艺适配性。
优质锡膏需实现三者平衡:既保证印刷时的流畅性、贴装时的粘性稳定性,又能在回流焊高温下快速活化、充分润湿,最终形成无虚焊、无桥连、抗氧化的可靠焊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