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铅锡膏厂家知名企业锡膏指定供应商

咨询热线 13342949886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锡膏印刷不良原因、锡膏不融化怎么办、锡膏冷焊怎么解决

来源:优特尔锡膏 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25 返回列表

在SMT生产中,锡膏印刷不良、不融化、冷焊是影响焊接良率的核心问题,需针对性排查“材料-设备-工艺”三大环节,具体解决思路。

锡膏印刷不良:从“钢网-刮刀-参数”入手

 印刷不良常见表现为少锡、多锡、桥连(相邻焊点粘连)、偏移、表面粗糙,核心原因与印刷环节的关键要素直接相关。

 核心原因

 1. 钢网问题:钢网开口尺寸不符(过大/过小)、开口堵塞(残留锡膏干结)、钢网厚度不均;

2. 刮刀问题:刮刀压力过大(刮除过多锡膏)或过小(残留过多)、刮刀角度偏差(非45°-60°)、刮刀磨损;

3. 锡膏本身:锡膏粘度异常(过高易少锡,过低易多锡/桥连)、锡粉粒径与钢网不匹配(细粒径用大开口钢网易多锡);

4. 印刷参数:印刷速度过快(锡膏未充分填充开口)、钢网与PCB间隙过大(导致偏移)。

对应解决办法

钢网处理:按IPC标准调整开口尺寸(如0402元件开口宽≈元件焊盘宽的80%),每次印刷后用无尘布+酒精清洁开口;

刮刀校准:将刮刀压力调至“刚好刮净钢网表面锡膏”(通常5-10N/cm),角度固定为50°-55°,磨损超0.5mm时更换;

锡膏管控:使用前回温2-4小时(避免吸潮),用粘度计检测粘度(无铅锡膏通常100-200Pa·s),细粒径锡膏(≤25μm)搭配薄钢网(0.12-0.15mm);

参数调整:印刷速度降至20-50mm/s,钢网与PCB间隙设为0(密合印刷),偏移时校准印刷机对位系统。

锡膏不融化:聚焦“回流焊曲线+锡膏状态”

锡膏不融化表现为“回流焊后仍呈粉末状/块状,未形成光滑焊点”,核心问题在温度不足或锡膏变质。

 核心原因;

1. 回流焊温度曲线异常:预热温度不足(未激活助焊剂,无法去除氧化层)、峰值温度不够(未达到锡膏熔点,无铅≥217℃、有铅≥183℃)、升温速率过快(锡膏表面先熔、内部未熔);

2. 锡膏储存/使用不当:锡膏过期(超出6个月保质期)、冷藏温度不当(低于0℃导致助焊剂分层,高于10℃加速变质)、回温不彻底(带冷凝水直接使用,影响熔化);

3. 焊盘/元件氧化:PCB焊盘或元件引脚氧化严重,助焊剂无法清除氧化层,锡膏无法与焊盘融合。

 对应解决办法;

 校准温度曲线:用温度测试仪实测PCB表面温度,确保无铅锡膏“预热区(120-150℃,保温60-90s)→ 升温区(速率≤3℃/s)→ 峰值区(230-240℃,保温30-60s)”,有铅锡膏峰值温度降至200-210℃;

规范锡膏管理:冷藏温度控制在2-10℃,使用前在室温(20-25℃)回温2-4小时,开封后24小时内用完,过期锡膏直接报废;

清洁焊盘:用无水酒精擦拭氧化的PCB焊盘,或更换未氧化的元件,若氧化严重,选用高活性助焊剂锡膏。

 锡膏冷焊:关键在“温度-时间-活性”

 冷焊表现为“焊点灰暗、无光泽、强度低,易脱落”,本质是锡膏未完全熔合,多因焊接温度/时间不足或助焊剂活性不够。

 核心原因

 1. 回流焊保温/峰值时间不足:预热后保温时间短(助焊剂未充分发挥作用)、峰值温度虽达标但停留时间短(仅5-10s,未完全熔化);

2. 焊盘/元件氧化:氧化层阻碍锡膏熔合,形成“假焊”(表面看似连接,内部未熔);

3. 锡膏活性不足:低活性助焊剂无法清除轻微氧化层,或锡膏开封后暴露时间过长(助焊剂挥发)。

 对应解决办法

 调整回流焊参数:保温时间延长至60-90s,峰值温度停留时间增至20-30s(无铅锡膏);

预处理焊盘/元件:用细砂纸轻轻打磨氧化的焊盘(避免损伤PCB),或使用“焊盘处理剂”清除氧化层;

更换锡膏:选用高活性助焊剂锡膏(如RMA级或RA级),开封后的锡膏若暴露超8小时,建议更换新锡膏,避免助焊剂失效。

 结语

 解决锡膏问题的核心逻辑是:先排查材料状态(锡膏是否过期、储存是否合规),再校准设备参数(印刷机压力、回流焊温度曲线),最后优化工艺细节(钢网清洁、焊盘预处理) 。

 若你能描述具体不良现象(如“印刷后多锡”“回流焊后焊点灰暗”),我可以帮你定制一份针对性排查清单(含优先检查步骤、工具使用建议),您可优先关注贺力斯纳米与及联系客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