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铅焊锡膏在SMT贴片工艺中的应用技巧
来源:优特尔锡膏 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05
在SMT(表面贴装技术)贴片工艺中,无铅焊锡膏因熔点高、润湿性较差等特性,对工艺参数和操作细节的要求更严格。
掌握关键应用技巧可有效减少虚焊、桥连、锡珠等缺陷,提升焊点可靠性。
工艺全流程(准备、印刷、贴片、回流焊、检测)梳理核心技巧:
焊膏准备:保障基础性能
1. 严格储存与回温
无铅焊锡膏需在2-10℃冷藏保存(避免助焊剂活性失效或金属粉末氧化),取出后需室温回温4-6小时(禁止加热回温),避免因温差导致焊膏吸潮(焊接时产生飞溅、气孔)。
回温后必须充分搅拌(手动搅拌5-10分钟或气动搅拌3-5分钟),确保金属粉末与助焊剂混合均匀,避免因沉降导致成分不均(影响印刷和焊接一致性)。
2. 控制使用环境
车间需恒温(23±2℃)、恒湿(40%-60%RH),湿度过高易导致焊膏吸潮(回流时产生锡珠),过低则助焊剂易挥发(降低润湿性)。
焊膏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不超过4小时(尤其含高活性助焊剂的型号),未用完的焊膏需单独存放,禁止与新焊膏混合(避免污染或成分比例失衡)。
钢网设计与印刷:控制焊膏量与形态
无铅焊锡膏润湿性差,需通过精准的钢网设计和印刷参数确保焊膏量适中、图形清晰,是减少后续缺陷的关键。
1. 钢网参数优化
厚度与开孔:根据元件类型调整,如0402以下小元件用0.12-0.15mm厚钢网,BGA/CSP等阵列元件开孔直径为焊盘直径的80%-90%(避免焊膏过多导致桥连);大焊盘(如QFP引脚)开孔可略宽于焊盘(0.1-0.2mm),补偿润湿性不足。
开孔形状:小焊盘用圆形或方形开孔(减少焊膏残留),长条形焊盘(如连接器)用多个独立开孔替代整体开孔(避免焊膏坍塌)。
钢网材质:优先选电铸钢网或激光切割+电解抛光钢网(内壁光滑,减少焊膏残留,确保脱模顺畅)。
2. 印刷参数调试
刮刀:用聚氨酯刮刀(硬度70-80 Shore A),避免金属刮刀刮伤钢网;刮刀角度45°-60°(角度过小易导致焊膏量过多,过大则量不足)。
压力与速度:压力以刚好刮净钢网表面焊膏为宜(通常5-15N),速度20-50mm/s(速度过快易导致焊膏填充不足,过慢则易出现毛边)。
脱模:采用分步脱模(钢网先抬起0.5-1mm,停顿0.1-0.2s后完全抬起),避免焊膏图形变形(尤其小焊盘和密间距元件)。
贴片环节:减少焊膏扰动
贴片精度和压力直接影响焊膏形态,需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焊膏偏移、坍塌或飞溅。
1. 吸嘴选择:根据元件尺寸选匹配吸嘴(如0201元件用φ0.3mm吸嘴),确保吸持稳定,减少贴片时对焊膏的挤压。
2. 贴片压力:压力需轻柔(通常0.1-0.5N),以元件底部与焊膏轻微接触为宜,避免压力过大导致焊膏被挤到焊盘外(形成桥连)。
回流焊:核心温度曲线优化
无铅焊锡膏熔点高(如Sn-Ag-Cu共晶熔点217℃),回流焊温度曲线是决定焊点质量的核心,需平衡“充分润湿”与“元件耐热”。
1. 曲线分段控制
预热区(升温段):温度从室温升至150-180℃,升温速率≤3℃/s(建议1-2℃/s),避免升温过快导致焊膏中的助焊剂挥发剧烈(产生锡珠或气孔);时间60-120s,确保焊膏中溶剂缓慢挥发。
保温区(活化段):温度维持在180-200℃,时间60-90s,目的是激活助焊剂(去除焊盘和元件引脚的氧化物),同时避免温度过高导致助焊剂提前失效。
回流区(峰值段):快速升温至峰值温度(通常比焊膏熔点高20-30℃,如Sn-Ag-Cu峰值235-250℃),峰值温度保持时间20-40s(确保焊膏完全熔融并润湿);需注意:元件最高耐受温度(如多数电容≤260℃,IC≤250℃),避免超温损坏。
冷却区:冷却速率3-5℃/s(过快易导致焊点内应力过大,过慢易形成粗晶粒导致脆性增加),最终温度降至100℃以下即可。
2. 设备要求:回流焊炉需具备良好的温度均匀性(±5℃),避免局部温差导致焊点质量不一致;氮气氛围可提升润湿性(尤其密间距元件),氧含量建议控制在500ppm以下。
焊后检测与工艺优化;
1. 常见缺陷与解决
虚焊/润湿不良:检查回流曲线(是否峰值不足或保温不够)、钢网开孔(是否焊膏量不足)、焊膏活性(是否过期或回温不当)。
桥连:优化印刷参数(降低压力/速度)、缩小钢网开孔(尤其密间距)、调整贴片压力(避免挤压焊膏)。
锡珠:控制车间湿度(避免焊膏吸潮)、优化预热段(缓慢升温)、清洁钢网(避免残留焊膏)。
焊点脆化:调整冷却速率(避免过快)、检查焊膏成分(是否含过多杂质)。
2. 定期校准:每周校准钢网张力、印刷机刮刀压力/速度、回流焊炉温度曲线(用测温仪实测元件表面温度),确保工艺稳定性。
无铅焊锡膏在SMT中的应用核心是“精准控制”:通过钢网设计匹配焊膏量、优化印刷参数保证图形完整、调试回流曲线平衡润湿与耐热、结合检测持续优化工艺。
针对不同元件(小尺寸、密间距、高温敏感型)需灵活调整参数,最终实现焊点可靠性与生产效率的平衡。
上一篇:无铅焊锡膏 vs 含铅焊锡膏:性能对比与适用场景
下一篇:高温无铅焊锡膏的特点及其在汽车电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