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焊接时出现虚焊、锡珠、气泡等缺陷该如何应对
来源:优特尔锡膏 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10 
针对焊接中常见的虚焊、锡珠、气泡缺陷,需根据成因针对性解决,具体应对措施如下:
虚焊(焊点接触不良、强度不足)
核心成因:焊盘/引脚氧化污染、锡膏活性不足、焊接温度/时间不达标。
应对措施:
1. 预处理清洁:用酒精或专用清洁剂擦拭PCB焊盘和元器件引脚,去除氧化层、油污或灰尘。
2. 锡膏管理:使用在保质期内的锡膏,开封后24小时内用完;若活性下降,更换新锡膏。
3. 调整工艺参数:提高焊接峰值温度(如无铅锡膏可从210℃升至220-230℃),延长保温时间(确保焊锡充分熔融浸润)。
4. 检查贴装精度:确保元器件引脚与焊盘对齐,避免偏移导致焊锡未完全覆盖。
锡珠(焊盘周围出现细小锡球)
核心成因:锡膏量过多、印刷时塌陷、环境湿度过高、钢网开孔不当。
应对措施:
1. 控制锡膏量:减少钢网厚度(如从0.12mm减至0.1mm)或缩小开孔面积,避免印刷后锡膏溢出焊盘。
2. 优化印刷参数:降低印刷压力(防止锡膏被过度挤压),提高刮刀速度,减少锡膏在钢网开孔内的残留。
3. 控制环境湿度:将车间湿度维持在40%-60%,湿度过高时开启除湿机;锡膏开封前需回温至室温(避免吸潮)。
4. 检查PCB与钢网贴合度:确保钢网与PCB紧密接触,避免缝隙导致锡膏漏印形成锡珠。
气泡(焊点内部或表面出现气泡、针孔)
核心成因:锡膏吸潮、助焊剂挥发过快、PCB/元器件吸潮、升温曲线不合理。
应对措施:
1. 锡膏回温与干燥:锡膏从冷藏取出后,需在室温下回温4小时以上(禁止加热回温);若怀疑吸潮,可将锡膏在100℃烘箱中烘干10-15分钟。
2. PCB/元器件烘干:PCB或元器件存储不当吸潮时,先在80-100℃下烘干2-4小时再焊接。
3. 优化升温曲线:降低预热阶段升温速率(如从3℃/s降至1-2℃/s),延长预热时间,让助焊剂缓慢挥发,避免高温下剧烈沸腾产生气泡。
4. 检查助焊剂类型:若助焊剂挥发速度与焊接温度不匹配,更换慢干型助焊剂(尤其针对大型焊点或厚PCB)。
通用预防措施;
1. 物料存储:锡膏严格冷藏(0-10℃),PCB和元器件密封存储,避免吸潮、氧化。
2. 设备维护:定期清洁印刷机刮刀、钢网,校准回流焊炉温度传感器,确保温度均匀性。
3. 操作规范:避免裸手接触焊盘/引脚(戴无粉手套),锡膏开封后及时搅拌(搅拌2-3分钟至均匀)。
通过针对性排

查成因并调整工艺参数,可有效降低上述焊接缺陷发生率。
上一篇:提升焊接稳定性:锡膏的存储、印刷与使用关键要点
下一篇:生产厂家详解低温锡膏特性与应用工艺全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