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低残渣锡膏 自动焊/手工焊通用 焊点饱满不连锡
来源:优特尔锡膏 浏览: 发布时间:2025-11-04 
针对“低残渣锡膏 自动焊/手工焊通用 焊点饱满不连锡”的需求,需从锡膏成分、工艺参数、设备适配等多维度综合选择与优化具体解决方案:
核心材料选择;
1. 低残渣配方设计
优先选择免清洗(No-Clean)型锡膏,其助焊剂体系通常采用松香基(RMA)或合成树脂基配方,残留量≤5%且绝缘电阻≥1×10^8Ω。
例如,优特尔0307锡膏采用无卤素助焊剂,残留固体含量低至3%,符合IPC-J-STD-004B标准。
此类锡膏无需清洗即可满足ICT测试要求,同时避免残留腐蚀风险。
2. 合金成分与颗粒度
合金选择:主流无铅合金如SAC305(Sn96.5Ag3.0Cu0.5)或SAC0307(Sn99Ag0.3Cu0.7),熔点约217°C,兼顾可靠性与成本。
高温场景可选Sn-Ag-Bi合金(如Sn57.6Bi1.4Ag,熔点139°C)。
颗粒度:自动焊建议Type4粉(20-38μm),适配0.3mm以下细间距元件;手工焊可选用Type3粉(25-45μm),增强锡膏流动性。
例如,采用双峰颗粒分布(20-45μm),在深腔焊盘填充率达90%以上,减少底部虚焊。
3. 触变指数与粘度
触变指数(TI):推荐0.6-0.8,确保印刷时快速填充钢网,静置后抗塌陷能力强,抗冷塌性提升40%。
粘度范围:自动焊建议800-1200Pa·s(10rpm/25°C),手工焊可适当降低至600-900Pa·s以增强烙铁头润湿性。
工艺参数优化;
(一)自动焊工艺
1. 印刷参数
钢网设计:厚度0.1-0.15mm,开口尺寸与焊盘匹配度≥95%,采用激光切割+电铸镍涂层减少锡膏粘连 。
刮刀设置:压力3-5N/mm²,速度20-50mm/s,脱模速度1-2mm/s。
例如,某产线将刮刀速度从35mm/s调至50mm/s后,0.4mm间距QFN桥连率从15%降至0。
环境控制:车间温度23±2°C,湿度40-60%RH,避免锡膏吸潮塌陷 。
2. 回流焊曲线
预热区:以1-3°C/s升温至150-180°C,维持60-90秒活化助焊剂 。
回流区:峰值温度240-260°C(SAC305),持续10-30秒。
例如,锡膏在240-260°C峰值温度下,焊点空洞率<8%。
冷却区:冷却速率控制在3-4°C/s,避免热应力导致焊点开裂 。
(二)手工焊工艺
1. 烙铁头选择与温度
烙铁头类型:使用细尖型(如2mm直径),增强焊点精准度。
温度设置:无铅锡膏建议350-400°C(熔点+100-150°C补偿),例如SAC305锡膏实际温度控制在380-400°C。
焊接时间≤3秒,避免元件过热。
2. 操作技巧
锡膏用量:用牙签或针头取适量锡膏(直径约0.5mm),均匀涂布在焊盘中心,避免过量导致桥连。
焊接手法:烙铁头与PCB呈45°角,同时接触焊盘与元件引脚,利用焊锡桥传递热量。撤离烙铁时沿45°方向快速提起,形成光滑焊点。
预热处理:对大尺寸元件或多层PCB,可先用烙铁头预热焊盘至100-120°C,提升锡膏润湿性。
设备与环境管理;
1. 设备校准
自动焊:每日检查钢网张力(≥40N/cm)、贴片机Z轴压力(偏差≤±5%),每周用3D SPI检测锡膏厚度(目标值±15μm) 。
手工焊:每月用热电偶校准烙铁温度(偏差≤±10°C),确保显示值与实际温度一致。
2. 锡膏存储与使用
存储条件:未开封锡膏在2-10°C冷藏,保质期6-12个月;开封后密封保存,72小时内用完。
回温与搅拌:使用前在室温下回温4-8小时,手动搅拌1-3分钟或用自动搅拌机低速搅拌2分钟,恢复均匀性。
3. 清洁与维护
钢网清洁:每印刷2小时用IPA擦拭网孔,印刷中断超过30分钟需彻底清洗 。
烙铁头保养:焊接后用湿海绵清洁氧化物,定期镀锡防止氧化。
典型产品推荐;
品牌型号 核心优势 适用场景 参考参数
优特尔0307 低银SAC0307合金,Type3/4粉可选,粘度800-1200Pa·s,残留≤3%,通过RoHS认证。
消费电子、汽车电子、5G通信 回流峰值240-260°C,手工焊温度380-400°C,焊点空洞率<8%。
吉田YT-688 双峰颗粒分布,触变指数4.5-5.0,抗塌陷能力强,通过AEC-Q200车规认证。
新能源汽车电控、工业控制 印刷压力4-6kg/cm²,回流峰值245°C,高低焊盘桥连率<0.08%。
唯特偶LF9400-GF 无卤素免清洗,Type4/5粉,粘度190±30Pa·s,QFN侧面爬锡优越。
智能手机、智能穿戴、医疗设备 印刷SPI直通率>98%,手工焊后残
留物绝缘电阻≥1×10^12Ω。
Alpha OM-362 超低空洞(BGA≤5%),Type4粉,粘度150-250Pa·s,适应氮气/空气环境。
航空电子、高端服务器 回流峰值235-245°C,手工焊温度360-390°C,热循环(-40~125°C)>2000次。
质量管控与常见问题解决;
1. 检测手段
SPI/AOI检测:印刷后检测锡膏体积(±15%公差)、高度(钢网厚度×70-90%),回流后检查焊点润湿角(<90°)和桥连(间距≥0.1mm)。
X-Ray检测:对BGA等隐藏焊点进行内部空洞分析,空洞率需≤10%(IPC-7095 Class III) 。
2. 常见缺陷解决方案
连锡:自动焊可减小钢网开口尺寸、降低刮刀压力;手工焊需控制锡膏量并调整烙铁头撤离角度。
虚焊:提高预热温度、延长回流时间,或更换活性更高的锡膏(如ROL1等级) 。
锡珠:降低助焊剂活性(如从ROL1改为ROL0),或增加钢网开口间距。
总结
实现“低残渣锡膏 自动焊/手工焊通用 焊点饱满不连锡”需遵循以下原则:
1. 材料适配:选择免清洗、中等粘度、Type3/4粉的锡膏,如0307或886R。
2. 工艺协同:自动焊优化印刷与回流参数,手工焊控制温度与操作手法

。
3. 环境控制:恒温恒湿车间、锡膏存储与回温标准化。
4. 质量检测:通过SPI/AOI/X-Ray全流程监控,及时调整工艺参数。
